栏目导航

检测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栏目导航 >>社会服务>>检测服务

农业农村部:种用动物健康标准 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 三类动物疫病防治规范

来源:zdsys.xyny.org.cn | 发布时间:2023/3/16 17:41:09
分享到:

种用动物健康标准

为了提高种用动物健康水平,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特制定本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与动物疫病相关的种用动物健康标准和检查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饲养的种用动物。 

2  定义

本标准所指种用动物,是指经过选育、具有种用价值、适于繁殖后代的种猪、种牛、种羊、种马(驴)、种禽(鸡、鸭、番鸭、鹅)等动物。本标准所指健康标准,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适用范围和相关定义,种用动物在动物疫病方面应符合的要求。 

3  防疫条件要求

3.1饲养场符合农业农村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选址距离按照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要求执行),并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3.2按国家规定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免疫档案齐全。3.3调出种用动物的,应当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引进种用动物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观察制度。3.4开展定期消毒、灭鼠杀虫,有防止鸟类等野生动物传入疫病的设施和措施。3.5按国家规定加施畜禽标识,养殖档案齐全。3.6按照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开展动物疫病监测,监测结果符合规定要求。 

4  种猪健康标准

  4.1未发生口蹄疫、非洲猪瘟、布鲁氏菌病、炭疽、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猪丹毒、猪肺疫。4.2临床健康。4.3对口蹄疫、非洲猪瘟、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进行监测,病原学监测结果为阴性。 

5  种牛健康标准

5.1未发生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棘球蚴病、牛结节性皮肤病、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5.2临床健康。5.3对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牛结节性皮肤病进行监测。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病原学监测结果为阴性,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应为抗体阴性,结核病经变态反应或γ-干扰素体外检测法检测为阴性。 

6  种羊健康标准

6.1未发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炭疽、棘球蚴病、绵羊痘和山羊痘、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6.2临床健康。6.3对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进行监测。口蹄疫病原学监测结果为阴性,小反刍兽疫病原学监测结果表明无病毒感染,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应为抗体阴性。 7  种马(驴)健康标准7.1未发生非洲马瘟、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7.2临床健康。7.3对非洲马瘟、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进行监测,病原学监测结果为阴性。 8  种禽健康标准8.1未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禽白血病、鸡白痢、鸭瘟、小鹅瘟。8.2临床健康。8.3对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禽白血病进行监测,病原学监测结果为阴性。 9  检测方法9.1口蹄疫按《口蹄疫诊断技术》(GB/T 18935)执行。9.2非洲猪瘟按《非洲猪瘟诊断技术》(GB/T 18648)执行。9.3布鲁氏菌病按《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执行。9.4炭疽按《动物炭疽诊断技术》(NY/T 561)执行。9.5猪瘟按《猪瘟诊断技术》(GB/T 16551)执行。9.6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方法》(GB/T 18090)执行。9.7伪狂犬病按《伪狂犬病诊断方法》(GB/T 18641)、《伪狂犬病病毒荧光PCR检测方法》(GB/T 35911)执行。9.8猪丹毒按《猪丹毒诊断技术》(NY/T 566)执行。9.9猪肺疫按《猪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NY/T 564)执行。9.10结核病按《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 18645)、《结核病病原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GB/T 27639)执行。9.11棘球蚴病按《动物棘球蚴病诊断技术》(NY/T 1466)执行。9.12牛结节性皮肤病按《牛结节性皮肤病诊断技术》(GB/T 39602)执行。9.13牛病毒性腹泻按《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诊断技术规范》(GB/T 18637)执行。9.14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技术》(NY/T 575)执行。9.15小反刍兽疫按《小反刍兽疫诊断技术》(GB/T 27982)执行。9.16绵羊痘和山羊痘按《绵羊痘和山羊痘诊断技术》(NY/T 576)执行。9.17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按《山羊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技术》(GB/T 34720)执行。9.18非洲马瘟按《非洲马瘟诊断技术》(GB/T21675)执行。9.19马传染性贫血按《马传染性贫血病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方法》(NY/T 569)执行。9.20马鼻疽按《马鼻疽诊断技术》(NY/T 557)执行。9.21高致病性禽流感按《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GB/T 18936)执行。9.22新城疫按《新城疫诊断技术》(GB/T 16550)执行。9.23禽白血病按《禽白血病诊断技术》(GB/T 26436)执行。9.24鸡白痢按《鸡伤寒和鸡白痢诊断技术》(NY/T 536)执行。9.25鸭瘟按《鸭病毒性肠炎诊断技术》(GB/T 22332)执行。9.26小鹅瘟按《小鹅瘟诊断技术》(NY/T560)执行。

   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

一类动物疫病(11种) 口蹄疫、猪水疱病、非洲猪瘟、尼帕病毒性脑炎、非洲马瘟、牛海绵状脑病、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痒病、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禽流感 

二类动物疫病(37种)

 

多种动物共患病(7种):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蓝舌病、日本脑炎、棘球蚴病、日本血吸虫病牛病(3种):牛结节性皮肤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传染性脓疱外阴阴 道炎)、牛结核病绵羊和山羊病(2种):绵羊痘和山羊痘、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马病(2种):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猪病(3种):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禽病(3种):新城疫、鸭瘟、小鹅瘟兔病(1种):兔出血症蜜蜂病(2种):美洲蜜蜂幼虫腐臭病、欧洲蜜蜂幼虫腐臭病鱼类病(11种):鲤春病毒血症、草鱼出血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锦鲤疱疹病毒病、刺激隐核虫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毒性神经坏死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流行性溃疡综合征、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鲤浮肿病甲壳类病(3种):白斑综合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虾肝肠胞虫病 

三类动物疫病(126种)

 

多种动物共患病(25种):伪狂犬病、轮状病毒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李氏杆菌病、链球菌病、溶血性曼氏杆菌病、副结核病、类鼻疽、支原体病、衣原体病、附红细胞体病、Q热、钩端螺旋体病、东毕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囊尾蚴病、片形吸虫病、旋毛虫病、血矛线虫病、弓形虫病、伊氏锥虫病、隐孢子虫病 牛病(10种):牛病毒性腹泻、牛恶性卡他热、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牛流行热、牛冠状病毒感染、牛赤羽病、牛生殖道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梨形虫病、牛无浆体病 绵羊和山羊病(7种):山羊关节炎/脑炎、梅迪-维斯纳病、绵羊肺腺瘤病、羊传染性脓疱皮炎、干酪性淋巴结炎、羊梨形虫病、羊无浆体病 马病(8种):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流感、马腺疫、马鼻肺炎、马病毒性动脉炎、马传染性子宫炎、马媾疫、马梨形虫病 猪病(13种):猪细小病毒感染、猪丹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波氏菌病、猪圆环病毒病、格拉瑟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感、猪丁型冠状病毒感染、猪塞内卡病毒感染、仔猪红痢、猪痢疾、猪增生性肠病 禽病(21种):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禽白血病、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病、禽痘、鸭病毒性肝炎、鸭浆膜炎、鸡球虫病、低致病性禽流感、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鸡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鸡传染性鼻炎、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禽腺病毒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禽偏肺病毒感染、鸡红螨病、鸡坏死性肠炎、鸭呼肠孤病毒感染 兔病(2种):兔波氏菌病、兔球虫病 蚕、蜂病(8种):蚕多角体病、蚕白僵病、蚕微粒子病、蜂螨病、瓦螨病、亮热厉螨病、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 犬猫等动物病(10种):水貂阿留申病、水貂病毒性肠炎、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嵌杯病毒感染、猫传染性腹膜炎、犬巴贝斯虫病、利什曼原虫病 鱼类病(11种):真鲷虹彩病毒病、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牙鲆弹状病毒病、鱼爱德华氏菌病、链球菌病、细菌性肾病、杀鲑气单胞菌病、小瓜虫病、粘孢子虫病、三代虫病、指环虫病 甲壳类病(5种):黄头病、桃拉综合征、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河蟹螺原体病 贝类病(3种):鲍疱疹病毒病、奥尔森派琴虫病、牡蛎疱疹病毒病 两栖与爬行类病(3种):两栖类蛙虹彩病毒病、鳖腮腺炎病、蛙脑膜炎败血症

 

三类动物疫病防治规范

 

 

为做好三类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促进养殖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所指三类动物疫病是《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573号发布)中所列的三类动物疫病。本规范规定了三类动物疫病的预防、疫情报告及疫病诊治要求。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三类动物疫病防治的相关活动。 2  疫病预防 2.1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管理,保持畜禽养殖环境卫生清洁、通风良好、合理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确保水生动物养殖场所具有合格水源、独立进排水系统,保持适宜的养殖水环境。 2.2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并执行动物防疫消毒制度,科学规范开展消毒工作,及时对病死动物及其排泄物、被污染的饲料、垫料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2.3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控制车辆、人员、物品等进出,并严格消毒。 2.4动物饲养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集贸市场应当具备相应动物防疫条件。 2.5应使用营养全面、品质良好的饲料。畜禽养殖应使用清洁饮水,鼓励采取全进全出、自繁自养的饲养方式。 2.6养殖场户可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对危害严重的疫病实施免疫。 2.7养殖场户应根据国家和本地区的动物疫病防治要求,主动开展疫病净化工作。 2.8饲养种用、乳用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相应动物健康标准等规定,定期开展动物疫病检测;检测不合格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3  疫情报告 3.1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患病或疑似患病时,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迅速采取消毒、隔离、控制移动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患病或疑似患病时,应当及时报告。 3.2执业兽医、乡村兽医以及从事动物疫病检测、检验检疫、诊疗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在开展动物疫病诊断、检测过程中发现动物患病或疑似患病时,应及时将动物疫病发生情况向所在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3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月汇总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情信息,经同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核后逐级报送,畜禽疫情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水生动物疫情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按规定报送农业农村部。 3.4三类动物疫病发病率、死亡率、传播速度出现异常升高等情况,或呈暴发性流行时,应当按照动物疫情快报要求进行报告。 4  疫病诊治 4.1经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或实验室检测,综合研判认定为三类动物疫病的,可对患病动物进行治疗。 4.2对于需使用抗菌药、抗病毒药、驱虫和杀虫剂、消毒剂等进行治疗的,应当符合国家兽药管理规定。药物使用应确保精准,严格执行用药时间、剂量、疗程、休药期等规定,建立用药记录,并保存2年以上。 4.3治疗畜禽寄生虫病后,应及时收集排出的虫体和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4.4患病水生动物养殖尾水应经无害化处理后再行排放。 4.5对患病畜禽应隔离饲养,必要时对患病动物的同群动物采取给药、免疫等预防性措施。 4.6动物疫病诊疗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治疗期间所使用的用具应严格消毒,产生的医疗废弃物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